公司的力量
2010/12/30
2010/12/30
“公司,我们熟悉的陌生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总监制罗明用这句话作为同名书序言的开头。这句话既是央视投资数百万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的原因也是我们观看这部纪录片和阅读这本书的理由。
我们熟悉公司,在城市里,每天大部分人以雇员的身份到公司上班,从公司里获得的收入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而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公司的产品接受公司的服务。公司在现代生活中象空气和水一样无法离开,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公司我们如何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的大多数很少去系统的关注和思考公司的来历,以及公司到底是怎样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我的同事们用两年的时间创作的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给了我们一次认真思考公司的机会。
正如总导演任学安在本书的后记里写到的:“《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回顾各大公司发展历史的纪录片,也不是一部介绍公司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的专题片;它既不是企业传记片,也不是案例教学片。它是什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思考和表达,通过历史和事实”。《公司的力量》是通过对数百年来公司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找出公司发展到现在其内在的生长逻辑;是通过对现有的世界著名公司的发展轨迹的解剖和观察,发现其创造奇迹的遗传基因。有了这这一横一纵两条线所勾勒出的坐标,我们可以用它来定位现有每一家公司的位置并思考它可能的发展轨迹和方向。粗略的分一下,十集片子的前五集可以看做是纵线,后五集可以看做是横线。
在公司出现之前,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但军队只能破坏和保卫财富,却没有创造财富的功能。没有公司的组织效率,在人类文明出现的几千年间,所有的发明创造和辛勤劳动都无法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当现代公司出现之后工业革命的成果才得以真正的被快速的放大,并将产品和服务福泽每一个社会成员。但在公司出现的早期,公司的身上还带着军队的深深烙印,公司在欲望和血色中开始了掠取财富的征程,公司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市场中肆意驰骋的公司,在无边的自由里自我膨胀的公司,同时也带来了公司的自我毁灭。
当公司的组织效率用在掠夺和压榨的时候,它成为恶的乘数。而当公司的效率用在创造和创新的时候,他成为善的乘数。职业经理人引进和现代公司治理成熟,企业文化理念的诞生和科学管理的运用使现代公司洗掉了血腥和冷酷,走上了创造和创新之路。
公司在创造无所不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企业家。片中讲述的众多企业成长的故事都离不开企业家这个主角。企业家们共同的特质就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产品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从范德比尔特到卡耐基,从福特到斯隆,从拜耳到西门子,从松下幸之助到稻盛和夫,从柳传志到李书福,从乔布斯到比尔盖茨无不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者。没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拥有者和管理者称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家,而仅仅是生意人。只有企业家领导的公司才能够真正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中国的现代史上,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公司的位置被工厂所取代。当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之后,被称作公司的组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力量。这其中,已经诞生了大量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司,但依然有两类企业不能够成为典型意义上的现代公司,一种是部分“野蛮生长”的民营企业,一种是部分“巧取豪夺”的垄断型国企。本书中没有探讨这两种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现代企业的路径,但通过其中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已经给出了创作者的思考。在企业家精神日渐衰落的当下,片中所提供的借鉴尤其显的珍贵。
离开画面和声音,电视纪录片的解说编撰成书可以产生阅读价值的不多。《公司的力量》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尤其是在领略了纪录片中丰富的画面和声音所产生的心潮澎湃之后,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一遍文字版的《公司的力量》,肯定会有更有价值的收获。毕竟,你的相信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上百位著名企业家和学者针对一个题目的思考和表述:数十位资深电视人两年的梳理和钻研加上上百万元的投资所产生的智慧肯定有着不菲的价值。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博客,刘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