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熊孩子”现在真不少。新闻比比皆是:
比如,重庆某小区内,一男孩在乘坐电梯的时候,突然来了对着电梯按键撒尿。
比如,11岁的小哥哥带着妹妹乘坐电梯,中间哥哥突发“奇想”,一边用手臂撑住墙,一边用脚抵住电梯门。
比如,有个小孩在过安检的时候,直接钻进了安检仪,通过传输带进入了候车室。
......
诸如此类的事情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又提心吊胆。因为一些“熊孩子”的行为是带着隐患危险的,如果父母不加以及时教育和正确引导,“熊孩子”的行为很容易变本加厉,不可预估。而且,这些举动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父母家庭教育更是让人不得不担忧。
上海迪士尼乐园就曾经发生过,一个8岁的小男孩摸了前面等候的一个女孩的臀部,女孩制止,与父母理论,却被父母拳打脚踢。
今年8月,四川德阳,安医生与丈夫游泳时,被泳池里两个13岁的少年摸了臀部,安医生丈夫前来教训了男孩,后来却被男孩的父母在房间打了一顿,并且到单位去闹,还在网络上恶性传播,最终社会压力和“网络暴力”让安医生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选择。
这样的事件,在告诉我们什么?它们在说:“熊孩子”是父母养成的。
孩子在他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他,在告诉他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对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父母没有在孩子不懂的第一时间告诉他,他会以为自己是对的。当父母在孩子做的不恰当的时候纵容他,他会以为你在支持他。当你在孩子明明做错的时候还去指责甚至打骂别人,他以后也会成为父母这样的人。
而如果父母正好是相反的态度,正视孩子的错误,督促孩子去承认错误并改正补救,那么这还会是个“熊孩子”吗?比如,有个孩子经常在居民楼电梯里小便,被逮住了后,孩子的妈妈让孩子发布了道歉信,并达到电梯一个月。
所以,面对“熊孩子”,父母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树立规则意识。孩子一步步地成长,也是一步步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规则意识不可少。
其次,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言传身教都在起到“榜样”的作用。所以父母自己要做好自己。
最后,及时纠正,正向强化。当孩子出现不当甚至错误的行为时,父母当正视并且及时纠正,当孩子改正的时候要赞赏他们。因为承认并改正错误是个需要勇气值得夸奖的事情,所以正向强化也要及时的。
当然,生活中很多“熊孩子”多是调皮捣蛋些,父母也不用太矫枉过正。只要父母自己做好榜样,给予孩子“爱与严”的教育,正确引导,发现优点,促进“熊孩子”的正向成长,那么“熊孩子”会是个“good boy”。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