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18
每个人都会产生“饥饿感”,它不仅仅指狭义上的因为缺少进食而产生的生理状态,而是广义上的精神上、生活中的一种状态。EAP咨询师认为,保持对平等、争议、诚信、和谐等美好事物的追求,保持适度的“饥饿感”,这些积极的欲望追求,能给人带来奋进的动力,使人进步,不断提升人格。
有学者说: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聚会,你会发现,大家怎么会有那么多不一样;等到了20年,大家的话题就只剩你的孩子、我的孩子以及糖尿病怎么治、高血脂怎么降低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看重的东西越来越相似,独特的东西也就越来越不重要,所以不要让现在的自己过着中年人的生活。可是如今的年轻人过于早熟,他们不再‘饥饿’、冲动,不再去探寻青春是什么。在众多的青少年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发现青春是想尽办法去搜索、去寻找。
保持适度饥饿是一种自控力,也是一种习惯。很少人能做到“七分饱”,因为和原始欲望对抗太难,我们常常败下阵来。于是出现了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等精神性疾病扰乱着青少年的思绪。心理咨询师认为,适度的饥饿感让人清醒,工作越高效,身体越轻盈,越鸡血,越努力,越容易有成就,保持一个良性循环。
饥饿感”于我们而言,一方面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守“缺”状态。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求全的心理,事事追求完美。而现实是我们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经历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为过多的欲望和杂念占据头脑。(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