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13
美国电影的特点就是:传奇人物多,续集多,想象力丰富。从一部007电影到系列的007电影,超人电影还分男女超人,蜘蛛侠、蝙蝠侠不仅各成系列,就连让这些不同类型的超人聚会,也能再制作剧集。电视剧创作也是如此,一旦有好的创意,从第1季到第N季,真可谓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截至今年,蜘蛛侠已经诞生50周年了,《超凡蜘蛛侠》的诞生意味着蜘蛛侠进入知天命之际。
剧情回顾
不同于此前山姆·雷米执导的《蜘蛛侠》三部曲,《超凡蜘蛛侠》将视角拉回到彼得·帕克的高中时代,从小寄居在梅姨与班叔家中,内向害羞的他在校虽常被欺负。在一次意外遭蜘蛛咬伤后,帕克突然拥有异于常人的飞天攀爬能力,成为蜘蛛人。年轻的他一方面要同自己的初恋格温共同经历爱情与承诺的考验,另一方面还要揭开双亲神秘失踪的真相,在人生最大的挑战中完成从常人到英雄的命运性蜕变。帕克该如何面对外界对蜘蛛人身份与能力的质疑,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拯救纽约市民免于灾难,成为电影的精彩之处。
有知识,有营养是本专栏的宗旨,且来分析看看,蜘蛛侠电影里有啥心理秘密。
英雄总是为人类奉献
超人式的英雄就是我们人格结构中的“超我”,用马斯洛的“五大需求论”来说,就是比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还要高一个层次的境界。
五大需求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提出来的,也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包括五个层次:
1.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远离盗窃、威胁、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当然,现在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心理培训通常会在第5层次的需求之上,增加一个对“灵性”的需求,即灵魂的升华,用来平衡对物质名利的泛滥追逐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失衡。
本专栏曾经在分析《变形金刚3》时,引入了人格结构的分析,即“本我”(快乐原则,自私的部分)、“自我”(现实的我),以及“超我”(付出与奉献,如焦裕禄、雷锋)。这和需求的五个层次也是基本吻合的,只不过,“超我”的境界就比比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还要高一个层次,是人格的道德部分,也是最崇高的部分。
英雄也有点小现实
如何客观的评价美国电影呢?美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从心理学发展来说,也是处于领先的国家。而美国电影最崇尚的就是英雄主义的传奇,《蜘蛛侠》系列电影也是如此。美国电影其实是非常注意精神大餐的,通过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来抵制对物质追求的泛滥。
我们发现,美国电影看待人类的角度是非常有趣的,人类既不在“超我”的位置,也不在“本我”的位置,而是在“自我”的位置。人类是非常现实的,可以背叛,也可以合作。而最高尚的就是超人式的英雄,如变形金刚或蜘蛛侠等,都是无私为人类的安全或和平奉献的人。
而超人式的英雄在影片中总不会死,也暗示着英雄也有点小现实的一面,就是不能牺牲生命,因为,英雄连命都没了,现实中的人就更加会放弃想做英雄的想法,而呼唤英雄和培养英雄,也是需要一点奖励的。那就是超人式英雄电影中的圆满结局。
反派总是高端人士
当人类拥有更高能力时,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变坏,欲望膨胀,要么就是助人,成为英雄。
除了《超凡蜘蛛侠》,其他的美国电影中也是如此:成为反派的人,都是以高端人士为主,这里,电影里影射了社会的真实——能力(权力)和欲望一旦不能平衡,就会成为大反派。美国电影人不只是懂得玩电影特技这么简单,几代电影人都在努力地让人们看明白这些引以为戒的道理。
反派大多来自人类
最近,看到自己三岁半的孩子不再看“奥特曼”转看“蜘蛛侠”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在美国电影中,大反派大多来自人类,“蜘蛛侠”中就是如此。一方面这会悄悄提醒观众,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让观众把视角放在英雄身上,感受英雄的快乐,进而崇拜英雄。而在“奥特曼”里,坏人就是外星人,永远是来自外界的,而主角自己始终是好人。这种长期不变的想法还是相对还是比较狭隘,不利于对孩子们的教育。(画外音:通过奥特曼的影视形象均已清楚,为何日本人在钓鱼岛事件上,及侵华历史战争上,狭隘和死不认错了。)
(本文源自心理咨询专家崔璨的博客)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