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陷阱——暗示效应和反暗示效应
2015/8/26
2015/8/26
心理效应其实就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不是偶然巧合,更不是鬼使神差。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对有趣的心理效应,去解读它,认识它和利用好它。
暗示效应和反暗示效应。
心理学中,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对人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向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这种效应与逆反心理不同,有利于调动人们的注意力,赢得人们的关注。
心理咨询EAP培训师指出,暗示效应在社会生活中是极为普遍的心理效应,“安慰剂效应”、“影视效应”、“名牌效应”、“广告效应”等等都存在暗示效应的缩影。暗示效应不仅有积极的作用,也会有消极的负面作用。
如果我们一直接受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会对我们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的,如果我们一直接受消极否定的心理暗示,那么我们的各个方面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暗示效应影响力之广,生活之中真的是处处都有它的应用。就连我们熟知的催眠术的实质上也是利用暗示效应使人进入催眠的状态。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成功催眠,只有那些暗示性比较强烈的人才可能被催眠。当催眠师对全场一起催眠的时候,在催眠师的指导下,就有很多被催眠了,接着就会做出一些催眠师发出的指令。而没有被催眠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是可能是暗示性比较弱的,这里的催眠暗示语对他们就起不了暗示作用。暗示效应的存在极为普遍,但是催眠术却只能作用于小部分人。一般来说,女性的暗示性强,感情比较脆弱,容易接受暗示进而进入催眠状态。而男性,特别是坚毅的、胆汁质的男人,他的暗示性会比较弱一点,则很难进入催眠状态。
同样,反暗示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到,尤其是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的时候,往往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达到很到的宣传效果。而且对同种事物采用不同营销手段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天差地别。
与其说心理效应是心理学的陷阱,不如说它是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动法则。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