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你的孩子谈论性
2015/7/15
2015/7/15
小时候经常会问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因为爸爸妈妈避讳谈到有关于性方面的话题。于是就说,我们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我们是变形金刚变出来的;我们和苏悟空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心理咨询EAP培训师认为,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避讳性方面的话题。如果是孩子主动问起,想想如何有效地回答比如何巧妙地闪退要有意义很多。
关于这样一个话题,国外的许多有人是这样回答孩子的:
Loren Capelli
我是从一场巴黎科学博物馆的展览入手的,展览名字叫Zizi sexuel l’expo(英文名是《性——有啥大不了的?》[Sex — Wot’s the Big Deal?]),目的是向9到14岁的孩子教授性知识。里面有如何接吻的建议。(需要把头歪向一边,“尤其是如果你有一个大鼻子。”不要“磨咖啡”,就是在别人的嘴里转动你的舌头。)在青春期展区,我要辨别一种气味(是腋窝),然后踩一个踏板,让一些代表精子的小白球从一个假阴茎里飞出来。
有整整一个展区讲的是爱的复杂性。一块牌子上写着“爱一个人有时让你开心,有时让你难过。但即使是烦恼的时候,你也还是想去爱,想被爱,因为爱赋予你活着的感觉。”
法国人并非性教育的模范。学校是有相关教育要求的,但他们往往不去执行。性学家菲利普·布赫努(Philippe Brenot)说,法国孩子一般得到的不是“交谈”而是“书本”。“总的来说这就是法国的情况。12、13、14岁的时候,就这样,‘喏,拿这个去看。’”
和展览一样,这些书(至少我看的那些是这样;总共有几十本)就如何避免怀孕或感染给出了明确的信息,强调你应该在百分之百准备好了以后再开始性行为。但是它们透露的一个总的讯息是,如果你有保护措施,而且处在一种健康的关系中,性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荷兰人显然在性教育上走到了前面,他们讨论起这个话题来毫无顾忌。荷兰的父母会和他们的孩子闲聊起性话题,但内容是和孩子的年龄相衬的,这种谈话从孩子很小时就会开始,要持续很多年。强制性的性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包括要尊重跨性别、双性恋或同性恋人士的课程。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少年时期开始性教育,甚至是在他们开始对性产生兴趣之前,我觉得都太晚了,”荷兰性健康组织路特赫斯世界人口基金会(Rutgers WPF)的心理学家森德瑞·范德杜夫(Sanderijn van der Doef)说。“从孩子开始问问题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产生兴趣了,然后他们就有权利得到一个正确的回答。”
AD
范德杜夫说父母应该给出简单、清晰的回应。如果孩子接下来还有问题,他会问的。等到了3、4岁的时候,“你可以开始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解释,妈妈在肚子里有个小小的卵子,爸爸的身体里有一些小小的精子,等精子和卵子相遇后,一个宝宝就开始在妈妈肚子里生长了。”三岁的孩子很少会问精子和卵子怎么相遇的。如果问了,“那你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属于非常聪明的,意味着这孩子需要一个答案,”她接着说。
《在我家,没门》(Not Under My Roof)一书作者、社会学家艾米·沙莱特(Amy Schalet)说,荷兰父母把青少年性行为也“正常化”了。他们通常会允许16、17岁的孩子在家里过夜,前提是他们处在稳定的恋爱关系中,并且使用避孕措施,感情上也准备好了。沙莱特说,美国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倾向于把性“戏剧化”:强调其危险,禁止在家里进行,让青少年只能偷偷摸摸。
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都是在17岁左右第一次性交。不过这里的父母对此较为容易接受。一位法国朋友告诉我,最近有一次她想进客卧,发现门被反锁着。一分钟后,她的17岁儿子探出头来,难为情地说,“我们在里面。”
“好可爱啊,”我的朋友跟我说。关键是,她的儿子是和他的长期女友在一起。怀孕大概也不会是个问题:在法国,15到18岁的人可以凭处方得到免费避孕药,未成年人可以走进任何一家药店,免费拿到紧急避孕药。(荷兰也有类似的规定。)
不知道我的美国朋友会不会觉得那一幕“可爱”。但是要知道欧洲的青少年怀孕率比美国低很多——法国和荷兰比美国要低将近五倍。看起来,如果你能把孩子当一个可以负起责任的人来看待,他们不会辜负你。
幸好,我的孩子还没到这个阶段。但是仗着这次研究的成果,我找了个机会和女儿闲聊起生孩子的事。我平静地跟她说了阴茎和阴道相遇的故事,她看上去并不吃惊。“哦,你是说做爱啊,”她说。“我在书里看到过了。”
Pamela Druckerman是一名观点文章撰稿人,著有《抚养贝贝:一个美国妈妈发现法国父母的智慧》(Bringing Up Bébé: One American Mother Discovers the Wisdom of French Parenting)一书。
相对于外国友人,中国朋友们在性方面对孩子的回答还是很含蓄的。心理咨询EAP培训师认为,我们不妨可以试着打开自己,坦然与孩子谈论有关于性的话题。这样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