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 EAP服务 >> 企业EAP >> 正文
助人亦助己
2015/5/22

 
  助人者劳心费力,自掏腰包,甚至甘冒生命危险,救的是自己素不相识、未来也很可能不会再见的陌生人。如果人人都是经济学里的“理性人”,衡量得失后,理应袖手旁观,只求自保。不过,古今中外,舍身救人例子屡见不鲜。平日,我们也常在明知没有回报的时候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如捐款、献血、做志愿者、为陌生人指路等等。心理咨询师培训顾老师为您做深入分析。
  这些善意之举,明显违背传说中的“自私人性”。不过,这些举动无疑让我们所在的社群变得更温暖,因此,心理学研究者早早就盯上“利他主义(Altruism)”这个主题。试图研究人为什么无利可图也愿意帮助他人。
  “社会交换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助人其实也能带来报偿。报偿分两类,外部报偿与内部报偿。助人者能获得众人称许,能提高社会声望,如果你帮的是血缘亲戚,还能增加自己基因的流传几率……这都是外部报偿。另外,人有互惠本能,受恩惠者往往希望报恩,“忘恩负义之徒”会受到排挤,因此,助人者很可能在未来因为自己的善行获得回报。陈光标坚持自称“中国首善”,这种宣扬给他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
  内部报偿也同样重要。我们做完好事后,往往觉得自己更有价值。当我们带给别人好心情,自己的情绪也随之提升。2007年,俄勒冈大学的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找来一群19岁女学生,给每人开一个100美元的账户,并告知实验结束后账户里剩下的钱全部归她们所有,然后再让她们看当地一个给穷人提供食物的慈善组织账户,告诉她们可以主动给慈善组织捐款,另外,还有个计算机程序会随机替她们捐款,有时程序还会再给她们的账户分发金钱。
  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大脑发现,学生们大脑的奖励中心非常活跃,程序多给她们发钱时她们固然高兴,但在程序替她们捐款给慈善机构时,她们甚至更加高兴。这个充满人性光辉的研究最终发表在《科学》上——慷慨的女学生们如果知道她们帮了研究者这么个大忙,大概会更加高兴。
  帮助他人能带来快乐。“乐于助人”这四个字还可做另一种解释,就是“快乐的人更会帮助别人”。心理学上的研究也确实显示,当我们心情良好时,特别愿意为他人排忧解难。如此循环往复,越做好事越快乐,越快乐越做好事……结果就是,一个人开始做好事后,说不定会“根本停不下来”。不过,快乐情绪对健康带来的好处不可小觑。有研究显示,压力会增加死亡风险,但那些在压力下仍然坚持助人的人,死亡风险却不会上升。自然选择给的这份回报,足以提升“助人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
  心理咨询师培训顾老师认为,在成人身上做的种种实验都显示,“助人乃快乐之本”。不过,研究也显示,年幼的小孩还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我们似乎天生就能知道“接受帮助”的好处,但“帮助他人”的好处,则是随着大脑社会化而渐渐习得。鼓励孩子帮助他人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不情不愿,也绝不代表这个孩子天生冷血——很可能是他还没到懂得助人之乐的年纪。等到小孩慢慢长成一个快乐的大人,他也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许多善行,就像7月5日那群友善、勇敢、亲社会的杭州市民一样。(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选编)


联系方式:
1、企业EAP企业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外服心援微信公众号
  电话:021-31268234,QQ:1192248002
2、个人心理咨询:021-51699291
3、公益合作:021-34615075
 

  • 上一个信息:
  • 下一个信息:
  • EAP | 外服心援 | EAP服务 | 员工心理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心灵花园 | 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 2010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上海外服EAP中心) 沪ICP备12032166号-1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631号1B-2D 电话:021-31268234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旨在提供职业辅导,员工帮助(EAP)服务,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招聘和离职面谈,企业绩效提升及领导力管理咨询,企业培训等服务